MENU

重新梳理一下Linux的基础指令

June 4, 2018 • Read: 2956 • linux

总结一下一些指令的用法。

  1. 首先是Linux的简介,Linux是一个操作系统,是一种作为用户和计算机之间接口的软件程序,与之相同的还有Unix和Microsoft
    Windows等。操作系统具有一些特点:命令解释、进程管理、内存管理、输入输出操作和外围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。Linux作为一款出色的操作系统,具有一些其他系统所不具备的特点,比如:开放性、多用户、多任务、出色的稳定性和速度性能、丰富的网络性能可靠的系统安全以及可移植性(适用于大多数计算机平台)。
  2. Linux有四个组成部分,分别是硬件、内核、shell和外部应用程序。Linux的目录结构中需要着重了解的是:/home为用户的默认主目录,/tmp是公共的临时文件存储点,/root是系统管理员的主目录,/mnt是让用户临时挂载其他的文件系统(共享文件夹),/var/log存放日志文件。

下面总结一下主要的指令用法:


reboo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快速重启(root权限)    

sudo reboot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快速重启(无root权限)

userad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建新用户           

passw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(更改)密码

uname -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用Linux版本号        

fdisk  -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硬盘分区状况

df -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硬盘分区使用情况

du -s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录占用空间

mkdi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建目录

r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删除,会提示(对文件来说)   

rm -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直接删除 (对文件来说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r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能删   (对文件夹说 )
rm -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能删   (对文件夹说 )
rm -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会提示(对文件夹说 )
rm -r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直接删  (对文件夹说 )
rmdi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删除空目录
pw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看当前目录
c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切换目录
ls -l (ll)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文件类型

find 路径 【选项】                 查找文件(夹)

grep 【选项】                     查找字符(文件夹中的文件内的)

chmod (777)(文件名)            更改文件权限

ln -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建符号链接

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                创建硬链接

tar -czvf text.tar.gz /home       压缩(一个目录)

tar -xzvf text.tar.gz             解压

tar -czvf text.tar.gz hello erro  压缩(两个文件)

ifconfi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显示ip

p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连接

which(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寻找目录

cd ./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层目录与本目录切换

cd ..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一层

touc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建文件

ca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看文件内容

mv c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剪切  拷贝

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

无标签
最后编辑于: June 6, 2018